English

“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述要

1998-05-15 来源:光明日报 燕生 我有话说

值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和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成立10周年之际,由北京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亚非所协办的“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学术讨论会日前在北京大学召开。中国、日本及其他一些国家的百余名专家学者及中日一些知名人士参加了这次盛会。

这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有:中日两国传统文化及其比较、传统文化与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的论述等。与会者从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角度,分别进行了充分而深入的探讨。在政治方面,有学者深入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中“和为贵”和“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指出,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逐渐走向缓和。如何营造一个有助于世界和平发展、平等合作的国际新秩序以迎接21世纪的到来,是各国有识之士所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以从东方古老的政治哲学中汲取营养。诸如中国古代“和为贵”、“中庸之道”这样的思想,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还有学者指出,政治文化是决定一个国家国内政治及对外关系的深层因素。中日两国的发展和中日关系的变化与两国政治文化的异同直接相关。有学者认为,“礼治”可以被视为一种独特的政治文化典范,它并不只是一种思想学说,而是同时也体现在政治制度和人的政治活动之中。

在经济方面,有学者对日本的教育、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日本经济从长期看来应归因于教育与科技。日本经济发展与教育、科技的这种紧密融合,形成了战后日本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从总体上说,这种经济模式是东西方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反映了东方文化的底蕴。还有的学者分析了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指出,从传统的伦理文化中,寻求合理因素加以现代的诠释,应用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应用于企业文化建设,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一个企业来说,如果只凭借儒家伦理文化来建设企业,显然是不全面的。

在文化方面,有学者分析了传统文化对中日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指出,传统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大体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正面的、积极的促进作用;另一类是负面的、消极的倒退作用。还有的学者反驳了“儒学回归论”的观点,指出,在我国现代文化的建设中,儒学的消极性作用已经显现出来。为了中国的现代化,应以科学的精神,正确看待儒学的历史作用。还有学者从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尊孔”与“反孔”的文化主张的角度进行分析,指出,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文化方面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它的思想史发展的脉络与日本儒学沉浮有着密切的关系。日本历史上著名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诠释,即反映出了日本近代化进程中尊孔与反孔两种文化主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